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29169.html秋冬季节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
进入十月,秋高气爽,气温转凉,人体抵抗力相对降低。
同学们要做好自我防护,预防新冠肺炎、流感、感染性腹泻、水痘等疾病,尤其是注意防范好流感与新冠肺炎叠加感染的情况发生。
新冠肺炎
当前,境外疫情发展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对入境人员采取严格采样、检测和隔离等措施,严格管控输入性风险。
防控建议:
1.减少聚集,佩戴口罩。广大群众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或打喷嚏)的人接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室内等密闭场所和就医时均应佩戴口罩。
2.保持手卫生。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需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也可使用免洗手消*剂洗手;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同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开窗通风;加强营养,适度运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纸巾或肘臂捂住口鼻;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勤晒衣被。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自身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向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并及时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前14天重点地区旅行或居住史以及与有症状病例的接触史。
5.使用公筷公勺。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最大化减少交叉污染及病从口入风险。提倡就餐时坚持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取食,尽量避免交叉使用餐具。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季节交替时高发,其症状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或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由于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为有效防止与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产生叠加传播风险,建议广大群众在流感流行季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防控建议:
1.接种疫苗。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以下人群进行接种:一是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二是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三是在养老机构、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人群及员工;四是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2.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加热醋酸的方法对房间进行消*;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潮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4.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参加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抵抗力。
5.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全身疼痛、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明确诊断后,患者应居家隔离到主要症状消失,并做好消*工作。
诺如病*感染性腹泻
秋季气温下降,诺如病*感染性腹泻高发。该疾病是由诺如病*属病*引起的腹泻,易在人群密集场所传播,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以肠道传播为主,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多发呕吐症状,成人患者多发腹泻症状,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或出现脱水。
防控建议:
1.喝开水,不喝未经煮沸的水;在外时宜喝瓶装或罐装饮料,应用吸管或干净的杯子饮水。
2.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的海产品、水产品或肉制品,不吃不洁、不卫生或腐坏过期的食品,外出就餐要选卫生状况较好的店家,尽量不吃无证摊贩的食物。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或用消*湿纸巾擦手;进食前检查餐盘和刀具是否清洁;用安全的流动自来水刷牙或清洗食物。
4.预防接种,可口服轮状病*疫苗预防轮状病*引起的腹泻。
5.一旦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做好感染性腹泻病人的消*和居家隔离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引起,以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水痘、结痂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但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该疾病冬春两季多发,水痘患者是惟一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前均有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传染,具有高度传染性,易造成小范围内的流行,尤其是在学校或托幼机构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防控建议:
1.控制感染源,无并发症的可居家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2.被病人污染的用品用具主要通过煮沸消*;出现水痘疫情时,要及时对室内外地面、墙壁、物体表面、楼梯及扶手、衣被、用品、玩具等彻底消*。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多喝水、多运动、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4.接种水痘减*活疫苗,能有效预防水痘,未患过水痘的12月龄-12周岁的儿童是重点接种对象。
其他秋冬季节常见疾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天气干燥的缘故,导致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异常活跃。随之而来的便是发热呼吸道症状病人增多,再加上呼吸道疾病传染性很强,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表现的共性分别为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并可造成大面积流行。
预防措施:①科学穿衣:在活动时,容易出汗,人们普遍会脱去外套去汗,但这正是导致感冒的错误举动。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注意适时增减衣服。②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③多喝水: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④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⑤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⑥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⑦保证睡眠: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⑧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二、肠道传染病
有些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痢疾杆菌在许多食物中的生存时间较长,伤寒杆菌在0℃以下时仍可存活1个月,甲型肝炎病*在-20C的低温条件下仍可存活。再加上秋冬季食品储存时间较长,如熟菜、生菜和剩菜等,人来客往时餐具消*不严,给秋冬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留下了隐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肠炎、食物中*、伤寒、副伤寒、霍乱等。表现的共性分别为腹泻、腹痛、呕吐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是传染源。
预防措施: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过的、蟑螂爬过的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②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饮水用具定期消*,保证饮水卫生。③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勤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整洁。④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同时也可进行相应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三、五官疾病
秋冬季气候寒冷,空气湿度小,且多风雪天气,由于面部五官裸露在外,与这种不良天气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多,所以容易罹患多种疾病,应注意加强预防。1、口角炎:秋末以后,空气干燥、寒冷、多风,口唇也因为发干而感到不舒服,这时一些人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舌头去舔,而唾液暴露于干燥的空气中,就会立刻蒸发,结果是越舔越干,直接导致口唇、口角皮肤的干裂。因而在口角和黏膜的交界处,出现潮红、脱屑、皲裂、出血、疼痛、糜烂等症状,称为口角炎。这时若口腔中的细菌乘机而入口角处,就会引起口角发生炎症。所以,当冬天出现口唇干燥不适时,决不可用舌头去舔,而应用油性护肤品去搽抹,但不宜用甘油。
2、青光眼:青光眼是以眼内压力升高、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致盲眼病。此病分先天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三种。除先天性外,后两种均以冬季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在强冷空气过境后24小时内最容易诱发。这是气温降幅过大,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而干扰了血压,造成眼压波动所致。
3、雪盲症:又称雪光性眼炎,此病形成主要是因为太阳光中的强紫外线经大片雪地反射至人的眼部角膜,导致角膜损伤所致。研究表明,阳光中微米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到雪地上,由其反射的阳光射到眼睛上,便可能引发雪盲症,出现畏光、流泪、红肿疼痛、奇痒及眼内异物感等症状。所以,大雪天若到野外去,一定要戴墨镜,防止雪地反射的强光刺激眼睛。
4、鼻出血:又叫鼻衄。出血多为一侧。主要是由于鼻腔黏膜内(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的小血管常呈现扩张、破裂而致,几乎有半数以上的鼻出血皆源于此。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干燥,鼻黏膜容易结痂,因而会产生鼻中不适感,有的人常有意无意地用手指去抠鼻孔,从而导致结痂脱落而出血。此外,冬季还是鼻炎、流感的高发期,因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或流感引起的发烧等原因,也容易诱发鼻衄。若能每天坚持用冷水洗鼻子数次,不但能增强鼻黏膜的湿润度,增强鼻黏膜的抗病能力,还可预防流感,避免鼻出血等发生。此外,饮食宜清淡,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助热生火而诱发鼻出血。
5、耳冻伤:耳朵之所以最容易发生冻伤,与耳朵的构造有密切关系。因为整个耳廓除了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很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非常细微,保温能力极差。特别是冬季,耳朵因受到寒冷气候的刺激,耳部血管的血液供应比其它部位会更少,末端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容易发生冻伤。所以天冷时,应戴帽子或戴耳封,以加强对耳朵的保护。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做好晨午检,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