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疱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抗感解毒颗粒可防 [复制链接]

1#

继前段时间热议的手足口病后,疱疹性咽峡炎迎来新一轮的刷屏。同时已经有不少媒体发出报道,提醒医生和家长引起注意。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肠道病*或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病*分很多种,包括柯萨奇病*、埃可病*等,是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夏秋两季发病率最高,高危感染人群是1到7岁幼儿。因为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有多种,所以患儿有可能重复患病。

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是疱疹性咽峡炎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疱疹性咽峡炎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的平均潜伏期为3~5日,变化范围为1~10日。发作典型表现为突发伴高热(38.9℃~40℃,甚至更高),可能伴有抽搐;婴儿和年幼儿童中常见厌食、呕吐和易怒/易哭闹(这些表现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大龄儿童可能会有不适、头痛、咽喉痛、吞咽困难和腹痛。咽喉检查通常可见充血(咽部呈鲜红色)和*色、灰白色小疱疹,约24小时后,水疱破裂,留下直径为3~4mm、浅表的*色/灰白色溃疡,伴明显红斑的边缘。疱疹性咽峡炎通常是良性病变,持续时间短暂,可完全康复。发热消退时间平均为2日(范围为2~4日),咽部溃疡可在5~6日(范围为3~10日)内消退。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特征:

如何发现患儿有病症表现呢?用言简意赅的十几个字概括,那就是:孩子痛,很痛,不愿意进食,口水特别多!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有两种传播途径:一个是病从口入,另外一个就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从学术上来说,符合以下3条标准可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一、急性起病;

二、主要症状:咽痛、发热;

三、主要体征: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一般出现在发烧24小时以后,位于悬雍垂、咽喉壁、扁桃体及邻近软腭等处。口唇黏膜及手、足、臀等部位无皮疹。

发病原因:

疱疹性咽峡炎与感染肠道病*有关系,目前发现有22种肠道病*血清型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最为常见的是柯萨奇病*A型血清型,所占比例大约在75%~80%。病*可通过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人与人传播,部分血清型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会传染,但不是法定传染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是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感染,小朋友的感染多与接触有病*的玩具、手、餐具有关,也可能通过飞沫传播。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在高发季节注意戴口罩,不要到公共场所玩耍。

疹性咽峡炎vs普通感冒: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而延误治疗。但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引起,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咳嗽、疲倦、食欲减退、发热,体温38℃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1~6、8、10、22)和其他肠道病*、疱疹病*或EB病*引起,有一定的传染性。症状多表现为突然高热,可伴严重咽痛、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乏力等,口腔内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同属肠道病*感染,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疱疹性咽峡炎仅于口腔扁桃体及附近、软腭部位出现疱疹,但手足口病除了口腔、手掌,足底也会出现疱疹,另臀部和膝盖会有皮疹出现。如果疱疹性咽峡炎严重了就会演变成为手足口,手足口病可能会有许多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肺出血、脑炎等,而这些并发症才是更可怕的。

疱疹性咽峡炎常见于哪些人?成年人会不会得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中的常见病,大多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多在5~7岁以下)。也有累及较大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散发病例的报道,所以成年人也是会被感染患病的。成人的临床表现跟大龄儿童相似,发热和咽喉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抗生素能预防感染吗?

抗生素预防感染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因为抗生素没有预防病*感染的作用,只有杀菌的作用。我们体内到处都有细菌,口腔内、耳朵里、鼻子里、肠道里头都是细菌,但是这些细菌我们叫正常细菌,我们和细菌是共存的,并不是说细菌一进来就是敌人,就是坏蛋,我们就要把它赶走。这时候你要是给孩子用抗生素,就会导致整个菌群紊乱,菌群紊乱以后,一是可能导致抗生素相关的腹泻,拉肚子,再就是可能会导致霉菌的感染。有时候看到的口腔内溃疡,白色血片状的膜状物,就是所谓的小儿鹅口疮,体内菌群失调,使霉菌得以滋生,往往在感染或腹泻时长期用抗生素会导致病情加重。

患病了怎么办?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单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可采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咽痛明显者可局部使用口腔喷雾剂。

密切观察:因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病原重叠,个别病例有发展成为手足口病的风险。

谨慎用药: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素。

可以服用抗感解*颗粒。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引起的,抗感解*颗粒有抗病*的功效,属于清热解*类中药,对疱疹性咽峡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合并处理:如果合并扁桃体化脓性感染,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计数升高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

抗感解*颗粒组方优势:

多味大方,清热解*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表证发热;

金银花:清热解*,主治温病发热、热*血痢、痈疽疔*等;

*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胎动不安;

连翘:清热解*,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大青叶:清热解*,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等。

抗感解*颗粒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重症1日4-6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如何预防护理?

一: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很强,疫情高峰期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学校有没有小朋友高烧,嗓子疼;

二: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多刷牙勤洗手,餐具用烫水消*。大人不要用孩子的被子,碗勺;

三:多喝凉水。对已患病的孩子可鼓励多喝凉水。凉水有镇痛的作用,逐渐把创面冲刷干净,不感染了,好的会更快;

四:清淡饮食。疾病症状表现出口腔疼痛明显,孩子大多有拒食现象。建议多吃点清淡流质食物,比如稀饭。等病情好转后可食用煮烂的面条;

五: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包括有温水擦浴、冰块冷敷等。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

六:严重病症处理。进食困难时,医院采取大静脉营养合剂,采用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应根据病情医嘱选择用药;

开始出现发烧症状的24小时内尽可能自己护理,24小时以后如果再不放心,医院接受医生的专业诊疗。

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就动动手指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