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荆乡石塘村:票决扶贫开发对象,热点资讯,
陈超群在他种的杜仲树下向介绍如何剥杜仲皮。 通讯员 摄
本报 柳德新 李伟锋 通讯员 唐蓉 刘飞
两间低矮的土砖房,下雨时房顶就漏水,窗户都没装玻璃。6月8日,来到邵阳县*荆乡石塘村村民陈超群的家,放眼望去,“家徒四壁”4个字立即浮现在脑海。
石塘村,属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山上怪石嶙峋,无法涵养水源,为衡邵干旱走廊腹地,为邵阳县有名的贫困山村。在石塘村,包括陈超群一家6人在内,有21户76人,通过民主票选,今年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对象户,即将得到*府扶贫*策支持。
“精准扶贫,首先是要准确识别贫困人口,也就是要把真实贫困的人找出来,分析致贫原因,一户户地扶,一个个地帮。”邵阳县扶贫办主任刘牮告诉,农村扶贫对象包括扶贫开发对象和低保对象。扶贫开发对象必须是以户为单元,家庭主要劳动力在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和较强脱贫愿望、处于扶贫标准线下的农村家庭居民。民*部门已识别登记的农村低保对象,这次全部纳入扶贫对象一并建档立卡。
但石塘村有286户1063人,各家各户情况不一,如何科学认定扶贫开发对象户?该村充分发扬民主,根据省扶贫办统一部署,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府审批”的程序,由农民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识别贫困人口工作。
3月24日,石塘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包括村支两委干部、*员、村民小组组长、群众代表在内,共有35人参加。会上,成立了石塘村扶贫开发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陈远祥任组长;通过举手表决,选出31人组成的扶贫开发对象识别工作评议小组,村干部一律不参加评议小组,由德高望重的老*员邹文忠任组长。
此后,54户213人申请扶贫开发对象户。邵阳县扶贫办规定,村干部家庭、全家整体外出打工、拥有大型机械设备、经常打牌*博、承包田地抛荒等10项情形,不得定为扶贫开发对象。6组村民邹秀元,一家4口,从事规模养殖,去年因禽流感而亏损,也申请扶贫开发对象户。评议小组评议时,有人提出,邹秀元的妻子易小琼是村妇联主任兼计生专干,不符合申请条件。通过民主评议,邹秀元等25户104人不符合规定条件,被评议小组筛除。
申请扶贫开发对象户的,还剩下29户109人。而县扶贫办分配给石塘村的扶贫开发对象指标为76人,县里将分3轮、每轮2年对扶贫对象进行帮扶。4月12日,评议小组进行票决,通过无记名投票,按得票多少的顺序,对29户109人进行排序:陈立海等7户27人得票29票至30票,成为第一轮扶贫开发对象;蒋平生等6户24人得票27票至28票,为第二轮扶贫开发对象;邹日华等8户25人得票25票至26票,为第三轮扶贫开发对象;另有8户33人得票少,未能成为扶贫开发对象。
当天起,投票结果公示一周。有村民向村里提出,4组伍某一家5人都在外打工,不符合扶贫开发对象户的条件。4月19日,石塘村扶贫开发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对公示情况进行审议,通过投票表决,将伍某一家排除在扶贫开发对象户之外。这样,空出的5个指标,按评议小组4月12日的票决顺序递补,6组邹得华、15组陈虎两户刚好5人成为扶贫开发对象。
“有了扶贫*策支持,我今年打算种植10亩中药材。明年,还想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几十亩烤烟。”扶贫开发对象户陈超群面对,满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