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常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分布的簇集疱疹,因其高度特异性的临床特征,中医将带状疱疹称为“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虽说带状疱疹发病的部位在皮肤,但源头却是来自神经受到的侵袭与损害。病*颗粒以空气飞沫为媒介,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后,经过血行传播,最终导致部分感染者的皮肤上出现水痘。
大多数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后不会长出水痘,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病*却可以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沿着神经移动并潜伏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病*将有可能被再次激发,这个潜伏的周期可以是漫长的数十年。
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通常分布在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递增的趋势。对于皮肤上的损伤,机体有较好的自愈性。这种疾病更大的危害在于伴随而来的相关性疼痛,疼痛的感觉就类似针刺、刀割、电击、紧束、烧灼,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因为根源来自神经损害,当疼痛难以忍受时,就需要考虑到神经内科就诊。
示例病例患者袁某某,男,55岁,入院前3天无诱因出现右侧下颌及颈部散在红色簇状小疱疹,后渐蔓延簇集,并伴有右侧阵发性头胀痛,余无异常症状与阳性体征。患者自述发病前无劳累过度,无接触传染源,发病后自行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皮肤症状无改善,仍有头痛反复发作,难以忍受,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
主管医生潘梦秋主治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入院后及时予以更昔洛韦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联合治疗带状疱疹,防止病*播散,缩短皮疹愈合时间,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考虑患者伴有剧烈疼痛,予以普瑞巴林调控钙离子通道,抑制中枢敏化;并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等综合理疗手段,以消炎、镇痛、改善血流循环、促进组织功能恢复等。
经治疗,出院前患者已无头痛,皮肤疱疹水泡基本消退结痂,一般情况可,并于近期出院。
专家指导神经内一科王展航主任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渐突出,预期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将有升高的趋势。而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疱疹消退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疼痛可持续数月,在重症患者中更可以达到数年之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出现身心障碍。对于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主要以抗病*、镇痛、防止继发感染等对症处理为主,并应该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的及时性是另一个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在带状疱疹发病后72小时内及时抗病*处理,对减少神经痛等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专家介绍王展航
医院院长助理,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认知障碍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医养融合分会副主任委员,抗衰老及脑变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成果转化应用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医学专家会员。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科学会委员。
专业: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及免疫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治主持省级课题1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1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多2项,国内外已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主编《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参与编写《神经遗传病学》第二版。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08:00-12:00,下午14:00-17:30
24小时咨询
医生办公室-转
护士站-转
潘梦秋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医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亚专业方向为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擅长: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相关阅读?高龄患者因骨折做外科手术,需要注意这个风险
?卒中后就一定会出现偏瘫吗?结局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
?从血管闭塞到大脑恢复血流灌注,卒中复发率是如何降低的?
?神经内科疾病为什么要做腰穿?
?GFAP-IgG(+)合并MOG-IgG(+)案例报道
?突发视力下降,可能不仅是眼科疾病,还需警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