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疱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院中医康复科治疗带状疱疹有奇效
TUhjnbcbe - 2020/11/19 11:31:00

带状疱疹,中医又称“蛇串疮”“火带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条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的病因病机:虚、湿、郁、淤、*、热,蕴于肌肤而发病。上部多风,中部多郁,下部多湿。

现代医学认为是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初次感染多为水痘,愈后病*潜伏于神经节,在免疫力低下时病*激活,分布到相应神经节段皮肤,表现为带状疱疹。多发于头面、颈项、胸胁背、腰腹、四肢等单侧神经节段支配区域皮肤,一般不过正中线。

带状疱疹处于潜伏期时,患者局部常先有剌痛、火烧等神经感觉异常,继而皮肤出现片状的红色斑丘疹,逐渐出现绿豆到*豆大小密集成群的水疱,呈条带状分布,可分布一处或者几处不等,水疱间皮肤正常,疱液透明,5~6天后转为浑浊,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可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没有典型的水疱。一般无全身不适。但有少数患者可引起颊下或颈部淋巴结肿痛。若发于头面部者,尤其是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

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一般不超过1个月。若出现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而我院中医康复科采取中医传统治疗结合现代理疗技术,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

请看病例:患者,尹某,男,45岁,已婚。诉左胸、左胁肋部、左后背密集型水疱、疼痛2天。

治疗第一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腋中线疼痛不适,未予重视。1天后发现左胸部、左胁肋、左后背部有大小不等的密集型水疱,呈带状排列,皮肤发红,部分水疱已破,局部有清亮水液流出,自觉皮肤瘙痒,夜间疼痛难忍,影响睡眠,口干口苦,大便稀烂,一日两次,眠差,小便调,胃纳可,舌红苔*,脉数。

诊断:带状疱疹

处理:1.火针点刺带状疱疹,外涂自制中药粉。

2.口服转移因子、阿昔洛韦。

3.中药治疗:*连解*汤加五味消*饮。

治疗第二天

复诊!大多数水泡已结痂,但周围有散在新出的水疱,疱疹皮肤颜色变浅。自觉疼痛减轻,夜间睡眠良好,局部皮肤瘙痒。

处理:1.火针点刺部分水疱及浅刺瘙痒部位。

2.围刺带状疱疹。

3.外敷自制中药粉。

治疗第三天

患处已经结痂,无新生的疱疹,自觉后背发痒、疼痛。

处理:*帝内针治疗后,疼痛、瘙痒减轻。

治疗第四天

疱疹已结痂,无新生水疱,患者诉腋中线周围疼痛剧烈。

处理:1.激光疗法治疗局部疼痛。

2.*帝内针治疗。

四次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消除,疱疹结痂开始脱落,治疗结束。嘱患者回家休息,一周后复诊,患处伤口愈合好,无明显不适。

一个月后复诊,患者完全康复,无诉任何不适。

中医康复科专家推介

符丹医师:

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

广东省针灸学会手法委员会委员

东莞市中医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修中医、针灸双学位,医院中医科工作教学12年,长期从事中医和针灸临床工作。擅长运用中药、针灸等多种疗法治疗痛风、失眠、中风偏瘫、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疾病、面瘫、呃逆、神经损伤、小儿疳积及各类痛症如颈肩腰腿痛、风湿关节痛、肌肉劳损、急慢性运动损伤等病。

尹炫尧医师:

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

广东省针灸学会手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东莞市康复医学会青年委员。

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医康复治疗学专业。医院康复科工作12年,临床经验丰富。曾拜李林点穴创始人林超雄老师为师,学习李林点穴,治疗失眠、头疼、不孕不育及各类瘫痪症。长期跟随钟士元老师学习龙氏正骨复位手法,熟练掌握脊椎及多关节整复手法。擅长运用传统手法如复位、刮痧等结合物理治疗、筋膜牵伸、运动训练和康复锻炼,治疗各类疼痛、关节肌肉劳损、痛风、颈椎病腰椎病、中风偏瘫、小儿脑瘫及小儿斜颈等疾病。

中医针灸科:(符医生)

康复理疗科:(尹医生)

中医针灸科、康复理疗科诊室(住院部二楼)

欢迎收听“医院”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中医康复科治疗带状疱疹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