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天气降凉,昼夜温差大,此时正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
向东小学提醒家长们:
一、病*性肠炎
病*性肠炎又称病*性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排水样便或是稀便,也是可以有发热以及全身不适的症状,病程比较短,病死率比较低,各种病*所导致的胃肠炎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与急性胃肠炎的有关的病*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主要是轮状病*,肠腺病*,星状病*,柯萨奇病*也是可以引起肠炎。
防病指引
1、洗净双手:吃/做饭前以及如厕后务必洗净双手。
2、煮熟煮透: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即食蔬菜彻底洗干净。
3、不喝生水:饮用水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4、健康管理: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上学。
二、呼吸道疾病—流感
1、流感是什么?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引起。流感病*共分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致病力最强。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8℃,全身症状较重,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在集体单位形成流行。
3、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时候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
4、防病指引
1.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接触禽鸟后和饭前便后;未洗手应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2.勤通风: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场等),每天定期开窗通风,但要注意做好保暖,避免穿堂风。
3.勤锻炼:经常进行适量锻炼,但避免过度疲劳。
4.健康管理:一旦有发现发热37.6以上,需要核酸检测证明,退烧后48小时,再上学。
主动防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主动就医: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要及早就近就医,到医院时注意戴口罩。
主动隔离:患病时最好居家休息,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三、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多发于冬末、春初,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接触患者皮肤、黏膜分泌物或接触被病*污染的衣服、用具也可传染。
传染期是从出疹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
起病急、可有轻、中度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出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以躯干为多,颜面、头部次之,四肢较少。
防病指引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目前已改为两针制
2.可防止水痘及降低日后带状泡疹的病发率和严重性
3.严格隔离患者,直至所有皮疹全部结痂干燥为止
4.加强通风消*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腮腺胀、疼痛、发热等。起病前1~2日内可有非异性前驱期症状,包括低热、食欲不振、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咽炎等。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有脑膜炎、耳聋、睾丸-附睾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腮腺炎潜伏期为12~25天,平均18天。起病前1至2日内可有非特异性前驱期症状,包括低热、食欲不振、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咽炎等。
防病指引
1.目前全国各地区18~24月龄儿童必须接种1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活疫苗,疫苗不足时可单独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活疫苗和风疹疫苗。
2.流行发生时避免去人员密集区,如商场、旅游景点、电影院等。
3.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与腮腺炎患者保持距离,避免与其公用餐具以及其他公共用品,同时室内注意消*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