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作者:ivy
疱疹性咽峡炎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但传染性很强,流行很快,可视为一种非“流感”却神似“流感”。
炎炎夏日的到来,也伴随着某些疾病的高发,及早防范以及发现十分重要。
疱疹性咽峡炎是宝宝们的“苦”,急诊室里增加了不少小孩的啼哭声,一个5岁的小男孩额头贴着退烧贴,无精打采地被妈妈抱在怀抱里,妈妈手里揣着一袋子退烧药,头孢类抗生素不急不慢的拿给医生看,事情由来是:小男孩这次“感冒”似乎与以前不一样,发烧三天,最高可达40℃,不愿意进食,伴咳嗽,干咳,妈妈用了家里备用感冒药,给了小男孩连续服用三天退烧药和头孢类抗生素,却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次“感冒”让妈妈十分困惑。医生让小男孩张口检查,惊讶的表情里流露出坚定,小男孩双侧扁桃体及其周边如软腭、悬雍垂等处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四周绕有红晕。医生告诉妈妈,小男孩得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并非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季节,我们需警惕,切忌把一切发烧当感冒,疱疹性咽峡炎我们需了解一下四点:
一、疱疹性咽峡炎非细菌感染
肠道病*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2~4d,该病不同感冒引起的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
二、疱疹性咽峡炎三大发病特征
(1)急性发热:热度多为中低等发热,少数病例为高热,热程多为2—4d;
(2)咽痛:咽痛明显,吞咽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影响吞咽、厌食、咳嗽、呕吐等症状。
(3)咽峡部疱疹:为该病的典型症状,起病时患儿咽部,口腔咽峡部即扁桃
体及其周边如软腭、悬雍垂等处散在灰A色疱疹,疱疹四周绕有红晕,2—3d后疱疹和红晕扩大后破溃,形成*色溃疡。
三、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人群传播
(1)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流行期多为夏秋季节。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感染该病,常见于低年龄组儿童。
(2)幼托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3)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其中流行期轻症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者咽部排*时间为1~2周,粪便通常可持续排*4~8周。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15腔疱疹液、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疱疹液、或者被患者疱疹液、口鼻分泌物或粪便污染的手和物品等传播。
四、疱疹性咽峡炎可发展为危重,甚至死亡
疱疹性咽峡炎暂无特效疗法,病程多呈自限性,因此,常常被忽视。
但对于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甚至死亡,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及时就诊。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持续>48h;
(2)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易惊、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可能会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正常,如安静状态下(体温正常时)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则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等;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值超过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疱疹性咽峡炎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但传染性很强,流行很快,可视为一种非“流感”却神似“流感”。因此,在当前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季节,对于儿童发热,切忌盲目当“感冒”治疗,需警惕该病可能,全面掌握该病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及流行特征,尤其重点识别重症情况,对于预防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END-
/相关阅读/
·一篇漫画教你分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投稿邮箱:v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