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迪王佳敏郭怡菁
患者,43岁女性,因“发热一周”于4-2入院。
患者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头晕、恶心,无呕吐,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胸闷心悸等,医院就诊查血常规(3-28)未见异常,胸片(3-30)未见异常,予对症降温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患者反复发热,体温波动于39℃左右,为求诊治入住我院感染科。入院查体:T39.3℃,P90次/分,R22次/分,BP/72mmHg。其余查体均未见显著异常。
入院后给予抗病*、抗菌治疗,患者逐渐出现意识模糊、胡言乱语、定向力减退,烦躁不安。神经系统不能完全配合,但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5.81×10^9/L,中性粒细胞技术4.45×10^9/L,淋巴细胞计数0.94×10^9/L,单核细胞计数0.41×10^9/L;CRP2.1mg/L,血沉12mm/h;降钙素原0.ng/mL;生化全套:白蛋白36.8g/L,总蛋白61.7g/L,Na+.9mmol/L,Cl-94.2mmol/L,K+3.07mmol/L,Ca2+2.0mmol/L;尿常规、病*八项、血液呼吸道病原体IgM检测均为阴性。查肿瘤标志物全套:糖类抗原为54U/ml。甲状腺功能正常。胸腹盆部CT未见明显异常。抗核抗体13项系列、抗双链DNA抗体均为阴性,头颅CT可见双侧颞叶,左侧岛叶、视辐射区、内囊后肢等部位可见信号减低。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于入院后第三日(4-4)转入神经内科。
头颅CT
转科后次日(4-5)上午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两眼上翻、四肢强直抽搐、牙关紧闭,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10秒左右,予镇静、抗癫痫治疗,癫痫反复发作。头颅MRI提示:可见俩侧额底、颞、顶叶、岛叶、海马区片状异常信号,T1w低信号,T2w-flair高信号,受累区除DWI高信号外,可见ADC高信号。
头颅MRI
腰穿脑脊液压力mmH2O。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30×10^9/L,红细胞数×10^9/L,无色,潘氏试验(+),透明,无凝块。脑脊液生化葡萄糖4.86mmol/L,蛋白.5mg/L,氯mmol/L。脑脊液IgG76.9mg/L,白蛋白mg/L。脑脊液病理未见特定抗酸及阿利辛兰未见特定病原体。红细胞计数/mm3,白细胞计数30/mm3,淋巴细胞83.5%,单核14%,大淋巴样细胞1%,浆细胞0.5%。细胞学符合炎性改变。病*抗体检测未见IgM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及副肿瘤相关抗体(欧蒙公司)均为阴性。
针对该患者,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病*性脑炎。仔细阅读患者MRI影像,从病灶分布上来说,参考"丁香园"发表的《超全总结:病*性脑炎的影像学表现》一文,该分布形式可能性最大的为单纯疱疹病*。从病灶性质来说,病*性脑炎的病理基础为病*侵入神经元细胞,导致脑皮层灰质及灰质下核团为主的神经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结节,因此在病*性脑炎急性期(1-10天),通常具有明显的细胞*性水肿,DWI为高信号,ADC低信号,在后期(11-30天)时,细胞外间隙增加,水分子弥散增强,ADC转为高信号,见下表(Sawlani,9),后期或严重病变部位核磁上可见点状出血灶。该患者急性期MRI皮层下可见长T2信号,ADC稍高信号,其DWI稍高信号考虑为血管源性水肿造成的T2效应,与常见病*性脑炎急性期信号不符。
(Sawlani,9)
对该患者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脑脊液检测,见下表,IgM抗体属早期反应抗体,在起病后1—5d的单纯疱疹病*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即可测出HSV-IgM抗体,目前临床多用ELISA检测病*的IgG/IgM,因此方法简便、快捷、费用较低,故应用较PCR广泛,尽管我们实验室采用ELISA检测病*的IgM、IgG相对PCR检测敏感性有所不及,但患者多次复测病*抗体均为阴性,经免疫抑制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改善,细胞数、蛋白等变化也均未提示患者有病*感染证据。
根据年发表于LancetNeurol提出的自身抗体阴性但很可能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E)诊断标准(Grausetal.,):
1.快速进展(病程3个月),伴有工作记忆缺损(短期记忆丧失)、意识状态改变或精神症状;
2.排除明确定义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综合征(如典型的边缘叶脑炎,Bickerstaff脑干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3.血清和脑脊液中无特征性自身抗体,并伴有以下三项中的两项:
(1)提示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MRI异常;
(2)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5/mm3),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或脑脊液IgG指数升高;
(3)脑活检显示炎症浸润,且排除其他疾病,比如肿瘤;
4.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据此,我们考虑该患者可诊断为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为明确患者是否有自免脑,我科实验室采用小鼠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加入患者脑脊液原液作为1抗,以抗人IgM/IgG绿色荧光2抗标记,确认患者脑脊液存在与神经元特异性结合抗体(见下图),明确患者CSF具有攻击神经元的自身抗体,确诊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脑炎。该方法虽然不能明确具体的自身免疫抗体,但可以提示抗体的存在,为临床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了实验室依据,并可随访监测治疗效果。
与脑脊液抗体结合的小鼠胎鼠海马神经元
根据《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
于4-5启动大剂量激素(1g×3d)冲击+丙种球蛋白(0.4g/kg×4d)治疗,并继续联合更昔洛韦抗病*、丙戊酸钠持续静脉泵入抗癫痫、营养支持等治疗。激素冲击及丙球治疗后,患者神志模糊,无胡言乱语,未再发作癫痫,热峰较前下降,波动于37.5℃左右。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继续激素滴定减量。
入院15天,患者体温正常,意识水平逐渐好转,可自主进食、行走,但记忆、定向仍较差。4-15复查腰穿结果见上。复查MR:双侧颞叶、岛叶、海马多发片状异常信号,与前片大致相仿。停用抗病*治疗。
4-20加用环磷酰胺治疗,使用过程中严密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未见骨髓抑制、血尿、肝损等情况。5-28出院时患者意识转清,对答、交流、定向较前好转,无头痛头晕,无心慌胸闷,无抽搐乏力等。病情好转后出院。
参考文献
Graus,F.,Titulaer,M.J.,Balu,R.,Benseler,S.,Bien,C.G.,Cellucci,T.,…Dalmau,J.().Aclinicalapproachtodiagnosisofautoimmuneencephalitis.TheLancet.Neurology,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