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带状疱疹“后”
神经痛主讲:疼痛医学科王伍超
据报道,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0万,无性别差异和季节性。约有10-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50岁以上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人群,约占受累人数的75%左右。表现为持续、波动性疼痛,也可非持续性疼痛,该病是医学界的疼痛难题,是中老年人健康潜在的杀手。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Acuteherpeszoster,A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一种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可出现伴随神经较剧烈疼痛,民间称之为“缠腰龙”。
急性带状疱疹疼痛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急性带状疱疹患者90%以上会有疼痛,多数患者疼痛程度非常剧烈,疼痛常常难以忍受,急性期大多数患者疼痛会达到或超过10次/h,部分疼痛严重的患者可达5-10次/min,日常生活明显受影响,尤其表现为夜间睡眠障碍。
发生部位:胸部:50%以上;头颅部:10-20%;颈部:10-20%;骶骨部:2-8%;其它:<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常见问题1、带状疱疹是如何发病的?
答:水痘-带状疱疹病*第一次感染后,在儿童期可引发水痘;以后很多年中,该病*以静止状态潜伏于颅神经或脊神经的背根神经节,并且可再度活动引发带状疱疹。
2、造成病*再度活动的相关因素有那些?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介导的免疫能力下降、药物或疾病引发的免疫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宫内感染或婴儿时期患水痘。
3、带状疱疹疼痛有那些特点?
答:带状疱疹病*颗粒从感觉神经迁移至皮肤或皮下组织时引发受损皮肤疼痛。疼痛往往在带状疱疹出疹之前出现,一些患者的疼痛甚至持续至疱疹消退后。
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疱疹消退后,疼痛仍然存在并持续三个月以上。对于大部分患者,疼痛可在一年内消散,然而疼痛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些患者疼痛会伴随一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最易致残的并发症之一。
5、PHN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答:带状疱疹患者中10-15%的病人会出现后遗神经痛。年龄大于50、60、75岁的患者,其罹患带疱后遗痛的可能性分别为40%、50%和75%。
6、带疱病人可能进展为PHN有什么征象?
答:高龄、精神紧张、合并创伤、出现过前驱症状、剧烈的急性疱疹相关痛、严重的皮肤疱疹等,或者合并症多的患者。
7、PHN有什么预防措施?
答:近年来,预防带疱后遗痛或减少其发病率的措施包括:使用抗病*药物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在发病前或后注射减*水痘病*活疫苗,注射水痘-带状疱疹病*免疫球蛋白。
8、PHN有什么临床表现?
答:阳性症状为:持续性的钝痛、跳痛或烧灼样疼痛;或间断性疼痛,刺痛与普通疼痛交替出现。90%以上的患者有受损部位皮肤的触诱发痛。此外还有异常的自发或诱发感觉、感觉迟钝和痛觉过敏。
阴性症状为:患者某些皮肤区域对于热、触摸、针刺或振动等刺激无明显反应。
慢性疼痛综合征包括上述阳性和/或阴性症状,可持续数年。
9、怎样才能减少PHN的发生率?
答:初治时间越早,PHN发生率就越小,提示带状疱疹及时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误诊拖延最佳治疗时间,使PHN的发生率升高。规范性治疗尤为重要。
10、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根治吗?
答:目前国内外西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和感觉异常要完全恢复正常是极其困难的。对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在于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对较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则力争促进其完全恢复。
1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
答: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剧烈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口服给药仍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缓释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有炎症时还要加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联合物理治疗手段。特色技术是微创介入神经调制、毁损,和神经脊髓电刺激技术。
12、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到疼痛科治疗有何优势?
答:临床实践表明:带状疱疹患者在治疗疱疹时,如果选择最佳治疗时机和有效方法,是可以避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的。在疱疹发生的急性期内,即3~4周内到疼痛科就诊,可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在给予抗病*、消炎、镇痛的基础上,应用神经阻滞技术可以有效阻断疼痛信号向中枢传递,使得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或消失。
13、带状疱疹会传染吗?
答:一般来说带状疱疹不传染。但是注意避免接触小孩,疱疹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是疱疹破溃后的渗出液具不具有传染性要看接触的人身体健康状况。
14、带状疱疹会复发吗?
答:一般带状疱疹不会复发。但也不是绝对的,在人们过度劳累的情况下,疱疹病*仍有可能被激活而导致疾病的复发。
15、怎样才可以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答:当你发觉某个部位的皮肤疼痛,特别是出现闪电般的疼痛感时,有可能是隐蔽的带状疱疹在作祟。应尽早及时就医,让医生确诊并进行及时的跟进治疗。
16、带状疱疹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
文字:向勤、龙燕
编辑:王奕璇
图片:刘朝辉
美编:巫雨玲
校对:王琼、谷一
审核:罗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