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已进入高发季节,患儿较前段时间已明显增多。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那不同的是什么呢?不同的是手足口病除了咽颊部位以外,手、足、臀部、甚至会有全身皮疹的症状,学龄前儿童多发,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家长们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岁以上的小朋友来说威胁不是很大,短期的表现主要是喉咙痛、高热,其中喉咙痛的表现可能要持续一周时间,高烧一般-5天。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
1.发热: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者中等度,偶见高达40度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一4天。2.伴头痛,咽部不适,腹痛或者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4分之一可伴有呕吐??。.经1一5天溃疡面愈合,一般天内退热,症状消失。4.但是要继续隔离,一般是发病日起隔离14天。2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发病很快,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初始一般是发热、咳嗽等感冒的类似症状,随后会在口腔粘膜等出现疱疹,在手心、脚心及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发病后一周左右恢复。
少数患儿病情较重、且进展快,可以引起脑炎、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浅促、面色苍灰、四肢发冷等症状。若未及时救治,重症患儿可出现迅速死亡,后果不容小觑。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1)轻症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此类病人需住院观察,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