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疱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秋冬季健康预防流行性传染病温馨提示
TUhjnbcbe - 2021/2/1 3:03:00
北京皮肤病医院简介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进入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增强对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贝思特幼儿园为各位家长整理了秋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疾病。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易感人群: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引起。

注意: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注意: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传播给孩子。

注意: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病*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注意: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引起,传染性强。

注意:

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

发烧

儿童感冒发烧是小儿内科常见疾病,多数感冒患者没有高热及全身症状,只有发低烧、头疼、不舒服等感觉。儿童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给宝宝吃退热药了。

从理论上说,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护理周到,大多数孩子一周左右就可自愈。不过,小宝宝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弱,病情变化迅速,所以,即使是轻微的感冒,也不能掉以轻心。

秋季保健

不管什么季节,均衡饮食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秋冬季,首先因为干燥,各种口干、咽干、鼻子干、大便干,别提有多不舒服了;再加上多变的气温和湿度,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的人,比如孩子,就很容易遭到疾病的偷袭。所以,针对秋冬季「冷暖多变」「干燥」的季节特点,爸妈们可以在孩子的饮食上做以下这些调整:

1、多饮水

多喝水,可以少量多饮。如果孩子不爱喝水,可以给他买个漂亮杯子、以卡通形象做榜样,或者假装和他比赛喝水。

2、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尤其是绿叶蔬菜,其水分含量充足,而且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维持体内水分含量和预防便秘非常有帮助。

3、饮食卫生要格外注意

秋冬季是肠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轮状病*,除了保证食材的新鲜之外,加工过程中也要注意彻底烧熟烧透。一顿吃不完的食物要彻底加热后再放入冰箱,并且冰箱也要定期消*清洁。

秋冬季适合孩子吃的食物

主食

主食可以用杂粮粥(小米、糙米、燕麦米等)、百合粥、银耳粥、蒸山药、蒸芋头、南瓜羹、蒸紫薯作为部分主食,替代白米饭。杂粮和各种薯类都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能有效保持皮肤润滑,预防口角炎。

蔬菜

白萝卜、胡萝卜、花菜、西兰花、菠菜、西红柿、芥蓝、白菜、芹菜。这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有助于保持体内水分,保持排便正常。

荤菜

河虾、虾仁、各种淡水鱼、鸡、鸭、鸽、猪瘦肉、牛腿肉、豆腐及豆制品。秋冬季的荤菜要选择「低脂优质蛋白为主」的,减少食用或不食用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部位,例如五花肉、羊肉等。烹调上应尽量减少烹调用油,以清炖、煨汤、蒸为主。每周保证2~3次豆制品的摄入。

水果

梨、苹果、香蕉、柠檬、桔子、柚子、石榴、红枣、猕猴桃、火龙果、罗汉果。大多数孩子都爱吃水果,但每天给予的量应该控制,尤其像香蕉、红枣、葡萄等糖分含量很高的水果,多食不仅影响正餐的食量,也容易造成肥胖。其他秋冬季适合吃的食物有牛奶、菌菇、海带、百合,当然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水,要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水分摄入。

秋冬季适合孩子喝的汤水

百合莲子银耳羹

原料:百合,去心莲子,银耳

做法:把银耳、莲子、百合都用温水泡发,备用;再在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把银耳撕成小块加入,熬两个小时;待银耳煮出胶质后,加冰糖、莲子,再小火煮半个小时;最后放入百合再煮15分钟即可。当中可以按个人喜好添加适量枸杞,煮好的银耳羹热食或者放凉后食用均可。

功效:百合清热润肺,莲子降火,银耳润肺生津,富含维生素D和硒等微量元素,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高。

南杏润肺汤

材料:南北杏,猪肺,蜜枣

方法:先将猪肺洗净切块,南北杏去皮,备用;在锅中加入开水,把所有材料放进去,煮两个小时即可。

功效:杏和猪肺都能补肺益气,秋季儿童喝什么汤最好,这道南北杏润肺汤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尤其适合天气干燥或者易咳体质的小孩食用。

咳嗽、腹泻、便秘时怎么吃

1、腹泻

腹泻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在严重腹泻时,可以以粥、烂糊面等为主食,尽可能保证热量供应。当宝宝嘴巴没有味道的时候,可适当摄入一些煮熟的苹果。一旦排便的性状恢复,便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补充液体,预防脱水。腹泻期间需要口服补液盐,并注意补充锌元素。家长也可以购买益生菌给孩子补充,有助于快速恢复肠道正常环境。注意:如果孩子同时在吃抗生素类药品,益生菌是不能同时服用的,建议间隔2小时候后再服用。

2、便秘

膳食纤维摄入过少、油脂摄入不足、运动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都会造成便秘的发生。增加一些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肠道蠕动。比如一些多籽类和浆果类水果,如猕猴桃、火龙果、草莓、蓝莓等。采用一些粗纤维的杂粮代替一部分主食,如红薯、玉米、杂豆等。

3、咳嗽

咳嗽是人体主动排出体内异物、病*、细菌的过程。饮食上应以清淡、湿润、易消化的软食、半流质和流质给予孩子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和食物。保证饮水量也可以缓解炎症带来的不适,但不宜喝果汁或其它高糖饮料。注意保持室内适当温度湿度,合理安排三餐。食物推荐粥、面条、南瓜泥、红薯泥、鸡蛋羹、银耳羹等。感冒、哮喘、细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都会引起咳嗽,不论病因是什么,多摄入液体,多喝水都是有帮助的。2.便秘

亲爱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秋冬季疾病的防控工作!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请各家长入园时配合保健医晨检,及时与老师沟通幼儿的异常情况,重视家园配合,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相信我们家园合力,定能筑起一道健康屏障,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冬季健康预防流行性传染病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