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脸上水泡的小病例。这个本身就是小问题,不用治疗的话,10天左右自己也会好;不过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所以就展示给大家。
出问题的是我爸,周末跟家里视频聊天的时候,发现我爸脸上有个大水泡,位置在右侧鼻翼外边缘,右眼的正下方;大约一个花生米的大小,鼓鼓的。
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描述说:这个水泡是前天自己出现的,慢慢变大;但不痛也不痒。从镜子里看,里面的液体是清水的样子。除此之外,整个人没有其异常,睡觉、饮食、体力、精神都没有变化。
这个水泡的状态,从西医的角度看,应该是单纯疱疹病*1型感染导致的。不过从中医的角度看,我们平时的风疹、湿疹、带状疱疹,还有皮肤干燥蜕皮,皮肤伤口经久不愈,诸如此类的各种皮肤病,都是身体内部问题在皮肤上的呈现。也就是说,病因在身体内部,而皮肤问题只是最后一个结果。所以我一直认为西医的分科中,皮肤科是最无力的一个科室(整形美容不是病,这个方向不算),因为多数皮肤病的病因在身体内部,并不在皮肤本身。
当时我看到水泡的位置,第一反应就是肠胃问题引起的;但我爸有信誓旦旦的说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所以我就试着问他:1、吃饭怎么样?有没有恶心之类的问题?答:都正常。2、大便便秘?拉肚子?答:没有,不过大便的次数好像比平时多,以前每天1次,这几天要2-3次的样子,虽然稍微稀一点,但没到拉肚子的程度。3、大便臭不臭?答:有点臭。
到此诊断就完了,给我爸开了伤寒论上的葛根*芩*连汤(3付)。吃了2付药后,我爸打那个水泡已经瘪下去了,还有一副药,吃完应该就没事了。我问:大便次数正常了没?他说现在是一天一次了。这个问题就算完了。
那我们回头看下诊断,为什么我直觉会是肠胃的问题呢?主要是根据那个水泡的位置:人体的十二经络在头面部,胃经从眼睛直下、大肠经从嘴角外侧往上延伸到对侧鼻孔外缘;而这个水泡的位置,正好在这两条经络的交点位置。所以我后面又追问我爸肠胃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
这种大便次数增多,且臭味比较明显的症状,中医有个术语叫协热利。我爸当时并没有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但大便次数增多且臭味明显,我觉得这已经很符合协热利的精神了,所以就给了葛芩连汤。
但我们看看葛芩连汤的组成,葛根、*芩、*连、甘草,这四个药都没有抗病*的作用;那我们怎么把肠胃问题和脸上的水泡联系起来呢?对于病因,中医有个原则性的说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也就是说,肠胃出现问题后,它的正气就会变得虚弱;在身体的正气和外界的邪气的斗争中,二者之间互相保持敌退我进的状态。此时,肠胃的正气一虚弱,邪气就会乘虚而入。
中医的经络理论中,经络是连接体表皮肤肌肉和体内各脏器的通路,粗的叫经,细的叫络,更细的叫孙络;这种分类类似于我们血管中大动(静)脉、小动(静)脉、毛细血管这样的分类,但二者在功能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把中医的经络等同于我们的血管系统。由于经络是连接内部脏腑和体表皮肤的,当肠胃的正气退缩时,邪气也趁机进入经络。通常情况下,正气都是安静平和的,而邪气多是暴躁的;就像我们给自行车胎打气,当气压超过车胎的承受范围时,要么就直接爆胎了,要么就从出现鼓泡的现象。
所以整个故事应该是:协热利让大肠正气虚---邪气凑过来---大肠经内气过分充盈---末梢络脉鼓泡---脸上水泡。这样解释虽然有些牵强,不过仔细想想也没有大的漏洞,也还是能自圆其说的。西医的解释就简单多了,疱疹病*很容易潜伏在我们体内,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大量复制作妖了。
很简单的一个病例,不过辩证的方法挺有意思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