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或颅神经节后引起的慢性疼痛综合征。PHN以顽固的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剧痛(自发痛)及触诱发痛为临床特征,病程绵长,治疗困难。PHN是带状疱疹最严重的并发症。该病与发病年龄相关,PHN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升高,60~65岁人群发病率为20%,年龄80岁的人群发病率超过30%。随着疼痛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异常性疼痛和难以忍受的瘙痒感,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痛苦,许多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由于疼痛症状可能持续数年或终身,所以患者可能需长期服用药物。但又由于药物治疗存在诸多副作用,部分患者会因不能耐受被迫停药。微创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毁损、脉冲射频及臭氧疗法。神经阻滞是临床上治疗PHN的常用方法,近年有文献报道神经阻滞可以有效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扩张血管,营养神经;还具有消炎镇痛等特点,已经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病人的认可。神经毁损主要以周围神经、神经节和脊神经后根毁损为主,常用药物有无水乙醇、多柔比星等。近年来射频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应用,与传统的化学毁损方法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毁损范围可控性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此外还有物理疗法、针刺疗法、心理疗法等其他疗法,也可减轻PHN患者的病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1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PH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包括物理、化学损伤、代谢复合性神经病变等方面。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神经受损初期会形成自发的局部炎症反应。受损的初级传入神经、免疫细胞的渗出(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血管扩张、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可导致炎症因子群的释放,从而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2)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表达钠、钙等多种离子通道蛋白。神经受损后,DRG神经元胞膜电压依赖性Na+、Ca2+离子通道会发生一系列功能和密度的改变,使得这一区域产生大量的异常动作电位,这是造成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3)当外周神经受到损伤时,交感神经末梢芽生并在DRG和初级传入神经周围形成篮状结构,初级传入神经元开始表达α-肾上腺素受体,并对血循环中的肾上腺素能介质产生反应,也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4)神经损伤可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从而激活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NMDA受体的激活又会导致神经元长时程的兴奋性改变,表现为神经元的突触活动频率增高,自发性和诱发性神经元放电增多和感受野扩大等神经元可塑性变化,即产生中枢敏化;脑干下行通路和脊髓中间神经元中抑制性神经元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5-HT)和脑啡肽等减少,产生中枢抑制作用降低;此外背根神经胆囊收缩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导致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减少。中枢的敏化和抑制作用的减弱使患者产生痛觉过敏。
(5)神经受损后,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被TNF-α、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激活,同时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参与中枢敏化引发疼痛。
2带状疱疹的治疗PHN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PHN的治疗应规范化,其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许多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PHN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治疗药物主要有抗惊厥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镇痛药和曲马多。药物选择应个体化,单一药物治疗不能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时,考虑联合用药,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选择不同机制、疗效相加或协同而不良反应不相加的药物。
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是指一种应用影像设备和电生理检测(CT、内窥镜、体表诱发电位仪等)引导定位,以穿刺针取代手术刀,以最小的组织损伤,达到精确治疗体内病灶的治疗方法,包括神经阻滞、射频技术、臭氧注射治疗等。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nerveblock,NB)是指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入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是临床上治疗PHN的常用方法。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的主要机制为:阻断周围神经传导,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敏化,减轻疼痛症状;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阻断病*的转运;阻断交感神经节,使受损后异常放电的神经纤维和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
射频热凝毁损术
射频热凝毁损术是治疗PHN的有效方法之一。射频热凝毁损术可以将射频能量传送到病变神经处,使其周围的电离子快速运动,从而产生高热,以达到毁损病变神经的效果。与其他神经毁损方法尤其是化学毁损相比较,射频热凝毁损术因射频的毁损范围仅限于射频针裸露端周围2~3mm,从而具有定位更准确、治疗效果更好、炎症反应轻微、并发症少、可重复手术等优点,因此,已经逐渐取代其他方法成为神经毁损的首选。
脉冲射频
PRF是利用脉冲式电流在神经组织周围形成高电压,并转化为热能,能够可逆的阻断无髓鞘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PRF的能量主要集中于针尖,所以针尖垂直于目标神经时效果最佳。并且PRF治疗的电极尖端温度不超过45℃,这虽能改变神经细胞的功能,但不会破坏运动神经功能。故与传统的连续射频相比,PRF对神经没有热损伤作用,且不会加重原有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氧注射
臭氧对神经末梢直接产生刺激作用,促进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抑制病变部位前列腺素、缓激肽等致痛复合物的合成和释放;
臭氧与自体静脉血充分混合,提高血液的携氧量,通过血液循环增加组织及神经末梢的供氧量,促进皮损愈合及神经修复;
臭氧还能介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外周及中枢不同水平发挥痛觉调制作用;
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有显著升高PHN患者血清的IL-2,同时又能显著降低PHN患者血清IL-6的作用,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对PHN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
臭氧具有杀菌作用,特定浓度的臭氧可产生抑制病*生长复制并且促进其被白细胞吞噬的作用。
国内已有学者将其逐渐应用于PHN的治疗。且有研究报道臭氧治疗PHN疗效确切,可以减少病人爆发痛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3总结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因其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长,单一药物或单一疗法常常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而且治疗应该个体化,选择最合适、最安全、疗效最佳、创伤最小,副反应最轻的治疗方法。厂家--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