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疱疹性咽峡炎
夏秋季都是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峰期。这种疾病传染性强、传播快,通过接触、飞沫传播。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家长们不要怕,宝龙一幼带你快速了解这个传染病。
一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二
如何护理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
三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如果以上信息还不能帮助家长们了解疱疹性咽峡炎,那么请往下看
从学术上来说,符合以下3条标准可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①急性起病;
②孩子主要症状是咽痛、发热;
③孩子的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一般出现在发烧24小时以后,位于悬雍垂、咽喉壁、扁桃体及邻近软腭等处。口唇黏膜及手、足、臀等部位无皮疹。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其实他们是有区别的: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引起,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咳嗽、疲倦、食欲减退、发热,体温38℃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传染性。症状多表现为突然高热,可伴严重咽痛、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乏力等,口腔内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
当然不是。
疹性咽峡炎为病*感染引起的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任何抗病*药物证实对这类病*有效,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愈。
所以如果病情不重,可不用特殊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或呼吸道。
从医学角度来说,通过飞沫传染的疾病,除了亲吻,近距离打喷嚏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因此疱疹性咽峡炎由大人的亲吻传给孩子的说法有可能会发生,但这非常少见的。
所以,健康的成人其实也没必要对亲孩子这个举动过于恐慌,亲吻孩子是父母表达对孩子爱的方式,在没生病没感染病*的情况下,亲吻孩子无可厚非的。
患儿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
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同时,还需要注意——
?隔离至少2周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至少隔离2周,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做好口腔护理
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要清淡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其中: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时刻盯紧病情变化
因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病原重叠,个别病例有发展成为手足口病的风险。
?超过3天高烧不退要及时就诊
如果患儿超过三天高烧不退,或出现浑身发软,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不可以。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感染,而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建议夏秋季高发期尽量减少孩子到公共场合,如超市、室内游乐场、餐厅等玩耍的时间。
如在室内,要勤通风以降低病*的含量,注意饭前便后洗手,注意玩具、餐具、衣被、毛巾等的消*。
此外,增强自身体质,多喝水,饮食适当清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我园在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做预防措施:
为了保障幼儿在园的身体健康,给幼儿创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老师们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卫生消*制度进行规范操作,对幼儿园公共区域环境,教室,厕所,睡房,班级教玩具等进行全方位消*。
1、专业消杀工作人员对幼儿园的教室、户外场地、走廊、卫生间,睡房及公共区域严格按照卫生消杀标准进行全面细致的消*。
2、老师们对班级所有的教玩具、桌椅、地垫等物品进行全方位清洗、消*、暴晒。
3、保育老师对全园户外所有教玩具等物品进行全方位清洗、消*、暴晒。
在消*工作中,老师们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正确的消*方式,才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滋生和病*的传播。
4.在每日常规中,老师们教导孩子们时刻保持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勤洗手
多饮水
勤擦嘴
遇到传染病,不用惊慌,
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
早就医,早治疗。
万一孩子被传染了,
家长要医院就诊,
确诊后在家休息,尽量少外出,
避免与其他幼儿玩耍,
以免幼儿交叉感染。
根据卫生保健防疫部门文件要求,
患儿需要在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后,
在家需隔离两周,才能返园。
为了保障园内其他幼儿的健康,
病愈幼儿返园时,
医院开具痊愈证明,
经园医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