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宝贝去人口密集的场所。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病原体:柯萨奇A组病*
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2周左右。
(一)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
(二)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
(三)皮疹经2-3日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风疹的分期
潜伏期:18天,最短14天,最长21天
隔离期:出疹后5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期:不需检疫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在夏秋季比较常见可引起低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会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
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3.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因手足口病易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检测。
(一)前驱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也可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疹期。
(二)出疹期:一般水痘皮疹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各阶段,但最后一批皮疹可在斑丘疹期停止发展而陷退,发疹2-3天后,同一部位常见斑、丘、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皮疹多而密集,病程可长达数周,易并发肺炎。
潜伏期:14-16天,最短10天,最长24天
隔离期: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
接触者观察期:医学观察21天
临床表现
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主要表现:1、发热2、上呼吸道炎,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3、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4、在发病2-3日,可出现科普利克斑,出现在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为0.5-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出疹期:于发热第3-4天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先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
恢复期:出疹3-5天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脱屑,历时约1-2周。
(一)潜伏期:常见8-12天,最短6天,最长18天
(二)隔离期: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4天
(三)接触者观察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接受被动免疫的医学观察28天。
(一)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二)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肿大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
(三)流行性腮腺炎可合并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等疾病。
潜伏期:常见14-21天,最短8天,最长30天
隔离期: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
接触者观察期:幼儿园、托儿所的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临床特点: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呼吸道其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控制治疗传染源
1、早发现2、早报告3、早隔离4、早治疗
流感是由感冒病*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殊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感冒病*感染并将其杀死。因此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的预防流感;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常晒被褥,枕席。利用日光来杀死病*
4.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串门。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又被称为“隐形手足口病”,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于同一种病*引起的.由于和手足口病一样都会出现咽喉痛、口腔内疱疹等症状,大家会分不清楚.但是疱疹性咽峡炎不是手足口病,如何让大家清楚的把两者区分开呢?
第一、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发病位置不同,前者是咽喉局部发疹,后者是全身症状,还伴有发烧、嗓痛、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仅仅在口腔内出现疱疹,溃疡现象,身体上并没有皮疹;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口腔里有疱疹,然后发展到手、脚心、臀部,甚至长在手背脚背上,并伴有发烧现象。
第二、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病情不同。咽峡炎是一种可以自己治愈的疾病,虽然可能会发生细菌感染,但是危险性远远小于手足口病,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无生病危险。可手足口病的部分儿童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儿童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第三、传染性程度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虽然较强的传染性,但没手足口病传染性强要求隔离。不论何种疾病,医院进行检查,不可盲目诊断。也可根据孩子在查血常规时白血球的含量,疱疹性咽颊炎的患儿白血球高,而手足口病的孩子正好相反或呈轻度升高。
第四、病程不同、小儿得了疱疹性咽颊炎,大概一周左右能治愈。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两到七天,经一到两周即可痊愈。
在治疗期间,饮食要保持清淡,多喝温开水,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少吃煎、炸等油腻食品,尤其是别吃过热的食物。另外,为防止继发感染,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搞好家庭、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和手部卫生,如有发烧、咽喉肿痛及时就医。疾病流行期间,不要让孩子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患儿接触。家长也不要一看到发烧和疱疹就恐慌,应该及时就医确诊,进行治疗。只要连续按时服药、好好休息、吃清淡饮食,一般短时间内就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