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可以诱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约有二十来种。年中国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
·宝宝是怎么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以患者与隐性感染者为主。这种病的传染方式非常多样,人群传染是最主要的。
一、传播途径:
1、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可通过飞沫传播。
2、消化道:粪-口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3、爆发流行后呈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容易发生集体感染。
二、手足口的症状:
一般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发病时会表现出持续低热、厌食、手部、口部和足部出现小溃疡或疱疹等症状,大多数患儿一周就可自行恢复,但一部分患儿会同时出现肺水肿、心肌炎、无菌脑膜炎等并发症,重者患儿甚至会直接死亡。
除此以外,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有二十几种病*可以导致手足口病,而且每种之间不能相互免疫,而每年流行的肠道病*种类都不一定相同。因此尽管孩子去年中招了,今年还是有可能中招的,甚至一年之内多次得手足口病,所以家长们万万不能因为宝宝已经得过手足口了就放松警惕。
疱疹性咽峡炎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1、传染途径
以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2、高发季节
4~7月。
3、易感人群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1、主要症状
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2、发病特点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一样吗?
相同之处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二者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不同之处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
手足口病:在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咽痛症状不明显。
不过,若是不幸被缠上,也不必过分紧张,疱疹性咽颊炎属于自限性疾病
多数患者会在4~6日自愈
发现手足口或者疱疹性咽峡炎,医生明确诊断了,一定要隔离2周后在上幼儿园,记住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隔离很重要,绝对强调!!!
如何预防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2、勤通风
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3、勤清洁
宝宝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宝宝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
4、勤换衣。家长及幼儿从外回家,一定要及时更换衣物,并把衣物放置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防止意外携带病*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染给幼儿。
5、勤剪甲。要及时修剪幼儿及家长的指甲,减少病*细菌的滋生、藏身。
除此之外,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途径。